欢迎访问中电建池州长智建工有限公司!
皎白的月光均匀的洒在外面的管片上面,仿佛镀上了一层银光,鳞次栉比的管片正在接受着月光的洗礼,“明天他们将会被装船运往江阴,然后陆续将被埋入山体,做成隧道,再也见不到这月光。”我如是想着。耳边的蝉鸣和远处的蛙声将我的回忆带回到二十年前的某个晚上。彼时,我是个喜欢窝在爷爷怀里撒娇的小姑娘,总喜欢缠着他问为什么,爷爷好像都知道,总会耐心的回答我,也会讲一些我听不懂的话,继续追问,只告诉我以后就明白了。
“月亮为什么会变圆?”“因为地球在转。” “月亮会变成其他颜色吗?”“一片冰心在玉壶。”“玉壶是什么?”“玉壶是一种用玉做成的容器,盛装清澈的酒水。”……
爷爷在我们那十里八村是个有名的赤脚医生,在交通不便物资相对匮乏的九零年代,谁家有个头疼脑热都会找到爷爷。过了冬,一旦天气晴朗,又在农闲时候,爷爷就会扎进中药房,捣鼓他的药材,切片、晾晒、炮制,我就是爷爷的小尾巴,走到哪里跟到哪里。“对症下药,看方抓药”是爷爷常常挂在嘴边的话,他说“症结找不对,吃再多的药都没有用,症结找对了,药量到了即可,多了少了都不行。就和做人一样,要找对目标前进才会离目标越来越近,否则会适得其反,不多不少的量就需要自己按照药方衡量。”病来如山倒,病去如抽丝,药量贪多,想通过加大剂量驱除病痛也许反而会背道而驰;药量偏少,也达不到疗效。正如现在奋斗的我们,也许我们日夜辛勤浇灌梦想不会在刹那间开出绚烂的花朵,但只要方向正确,终将有一天会结出果实。
黄芪是一味常见的药材,主要功效是补中益气,补气固表,在爷爷的药方中它是常见的药材之一,我也会好奇地问它出现的频率为什么如此之高,爷爷也会笑呵呵的说“因为它正气内存,邪不可干。你们都要像它一样,要有一身正气,生生不息,邪门歪道就找不上你们。走夜路也能走的安稳踏实。”爷爷本不是个话多的人,但要是在饭桌上开始挑食或者剩饭,那可能就要听他讲六零年代的故事,他口中的六零年代是跑的慢点就没有饭吃的年代,他口中的六零年代遍地是荒野,树皮、草根都没有的年代,听着听着,碗里的剩饭也见了底,挑出去的菜也能默默捡回来。爷爷总说:“要学会满足,你们现在过的都是好日子。”站在今天往回看,现在过的日子也是好日子,比小时候的日子还要好。听着父亲教育剩饭的侄子说“你现在的日子比你爸爸小时候幸福多了的话。”日子仿佛回到了从前。
在我的世界里,爷爷是个完美的人,作为医生医术精湛,德高望重,作为长辈温和有礼,即使小孩们捣乱也会出言维护,给我们一个充满童趣的童年。可能是爷爷离开的时候给我们的缓冲时间比较短暂,十四年过去,大家再提起爷爷,总会有短暂的沉默,然后红起眼眶。爷爷的音容样貌随着我的成长已经在我脑海中淡去,但他的谆谆教诲时常在耳边响起,仿佛他从未离开。正如臧克家所说“有的人死了,他还活着。”
自廉洁家风家训活动开展以来,我曾问父亲,家里有没有什么家风家训之类的,父亲的回答让我茅塞顿开,他说:“你不是从小听着长大的吗?”原来家风家训不仅仅是指刻在石碑上、写在家谱上、挂在堂屋里的铭文戒训,也会是日常生活中的言传身教、耳濡目染,家风和家训已经融入到血脉的传承中,虽然没有铭文戒训立在那里对一言一行作出要求,但早已融入在成长的环境中,教育我们、引导我们要“踏实干事,干净做人”。
对于年少的我来说“一片冰心在玉壶”只是王昌龄诸多送别诗中的一句,“对症下药,看方抓药”只是作为一个中医的根本,像“黄芪”这样的药材,只是包容性很强的药材;但现在,“一片冰心在玉壶”是我保持初心不变的韧劲和决心,“对症下药,看方抓药”是我前进路上的指明灯和度量衡,“黄芪”的品格是我一直以来学习的榜样。耳边时不时的飘过六零年代的故事碎片,提醒着我要珍惜现在的生活,勤俭节约才是生活的本色。
窗外透进的月光依旧皎白,一如年少时窝在爷爷怀里听故事时透下来的月色。
作者:罗梦蝶